谈论虚无
我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言语上相对木讷,但在笔头上却可以挥洒自如的人。这有好些原因。
我和家人的交流多半仅限于生活层面,很难触及更深层次的精神,父母一辈终生奔波忙碌,我想他们可能也很少会思考诸如人生的意义之类的问题。我妈倒是经常感叹,人活着没啥意思,并且在家里待不住,说太寂寞,喜欢在城里打工,和别人很快就能混到互诉衷肠的地步。她和与她类似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,甚至和我的一些别的同学也能聊个没完没了,可是我却不行。因为她总是会把一件事情反复的给我讲,第一次我还很有兴趣,后面就没了耐心。我妈就是那一类完全沉浸在生活中的人,稍微有点波折的事情她就会记住,做为近期的谈资,时不时要说给别人。一件事情只需说一遍就可,反复值得讲的是对这件事的思考,就如同每个人都只能活一遍,可是有的人对人生的思考,却反复被后人了解讨论。我更注重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满足,生活层面不过是基础,如果一个人要盖房子,只是夯地基,把地基搞的坚如磐石,却不在上面砌一砖一瓦,这不是白忙活了吗?人死之后,终归一抔黄土,如果什么也没有留下来,不就是白忙活了一场。留下来的又能存在多久呢?如此讲来,人生也就是一场白忙活了,对大多数人都没啥意义。所以面对如此空虚的人生,我们是否就该得过且过了呢?选择最容易的一条路呢?我想只要一个人自己愿意,未尝不可。但是面对现实,最容易的生活不过是动物性的生存繁衍,并不是最理想的生活。尽管看破了人生的虚无,却还是想过好这一生。除非你的意志足够强大到万念俱灰的地步,而这也常是现实的失意刺激,使其进入精神虚无境界。我说精神虚无境界,确实是因为难以企及,望而却步,与其在虚无的精神世界里清醒,不如在现实世界懵懂。懵懂,意味着一种探索,一种不可全知的广度。
我妈感叹人活着没啥意思,可能有两方面的没意思。第一种是人生到头来是一场白忙活。第二种没意思却不是想得那么远,而是针对于眼下的生活,太过于枯燥乏味单一无聊,如果能够挣他一个亿,生活变会立马变得有意思起来,把没吃过的全吃一遍,没玩过的全玩一遍。当然了,等全吃过了,全玩过了,终归还是要感叹一句活着没啥意思。
其实在写之前我并没有想好,只是写到现在,我觉得结论已经呼之欲出:解决人生意义的终极方法还需要是精神层面的。而现实层面依然提供相当多的意义,且这种意义被大多人接受,比如吃得好、住得好、穿得好、拥有名牌包包、游览过壮丽河山等和一个人的财产、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,光是这些现实层面的意义就足够一个人追寻一生了,且不知道能达成几件。也许正是因为难以持久忍受追寻现实意义的艰苦,所以会转而陷入思考,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目标的怀疑,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东西;可精神层面的思考,又绕不开人生是一场白忙活这个结论,继而陷入虚无,而又因难以持久忍受这种虚无,转而拥抱现实,继续脚踏实地的生活……这种在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反复轮回,会经常困扰着我……
不管是现实还是精神层面,想要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,都需要先有一定的需求(也可称作欲望),不管是要买一套房子,还是想要立德立言,都是需求和欲望,他们的结果也都终将不复存在,而实现欲望的过程却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活着的意义。
古来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人生无意义,即便是体会到了,也没有立马就不要活的。所以不管你在追寻什么,或是无所事事,或者也没看懂上面那些乱七八糟的,而是直接翻到了结尾,如果你不曾感到虚无,那就继续为你的目标而努力;如果你感到了一点虚无,最好冷静思考一下,这个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真正感兴趣的,为了这个定个目标,实现目标,除此以外,也没有什么办法,可以容易地化解这种虚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