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味是什么味道
回到家中,屋内一片狼藉。花了小半天时间,整理故旧,拖洗地板,终于收拾得有模有样。
已经距腊八过去了一周多,实在没有想到家里还留了一点腊八粥,这是五六年都不曾闻过的美味。熬一锅腊八是要准备好久的。外婆以前总是头天晚上就把剥了皮的玉米下锅,然后煮一煮,陆续放上大豆,四季豆,胡萝卜,以及各种调料,在锅里要熬一整晚,第二天早上才能熟,也许早就熟了,要的可能是一种需用时间和感情融入的味道。十年前,过腊八,早上会起的很早,满满的一锅,盛好几碗,先给邻居送过去,顺便送几个麻花,然后才会自家吃。等过一会,邻居又会端着碗回赠一些东西,可能还是腊八,但各家材料口味各不同的,有时候可能是甑糕,有的人也可能什么也不做的。然后这东西就会吃好几天,虽然没有电冰箱,天气早是滴水成冰,放不坏的,邻里之间一个热衷的话题就是谁家做的腊八好吃,谁家蒸的甑糕多黏。
这样的节日和每年的二月二挺类似,过那个节日风行家家户户炒豆子,有玉米,大豆,豌豆,有甜的,咸的,辣的,我们去学校每人口袋里装的满满的,一路上边吃边砸,到了教室可不好了,豆子吃多常会放屁的……
腊月二十三的时候,还要烙十几个饼祭灶,晚上摆在碟子里,点三根香,早上起来,把每个饼掐下一块抱在纸里,扔到屋顶去喂野鸽子,再把灶王爷撕下来烧了,除夕再贴上新的。
还要再蒸一天的馒头和包子,要足够家人和客人吃过元宵。还的用细面条做成几个佛像,嵌上几个红枣,有时候用辣椒,记得还有找不到两者而急中生智用红色塑料袋的,这大概是佛的眼睛,看起来特别像大肚弥勒。蒸熟馒头也是先给灶王爷贡上一碗,然后用筷子串一个插在门上,告诉外人这家是在蒸馍。蒸来的馒头比平时多出四五倍,用一个很大的筛子装起来,还的防着老鼠,猫之类的。
以及过年总感觉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,为了做一件事情得提前准备很久,人们很认真的购买年货。现在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会煞费苦心花一夜时间的熬一锅腊八,提前一天揉面发面烙几个坨坨饼,然后再发几盆子面蒸五六锅馒头,蒸好几种包子,蒸几个花花馍来。
大家都去买加了增白剂的馒头,包子,饼,除夕的饺子也可以是速冻的,腊八粥更是经年不知其味,过年就是大人天天麻将桌,小孩天天台球桌,或者电脑桌,肉熟了就行,何必慢条斯理的文火去炖。以前觉得没有年味是因为长大了,年是给小孩子过得,现在觉得,可能是那个时代已经随我的童年一样一去不返了,每个时代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,现代人再穷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饿死,也不能普遍过上美国人的生活。大时代的发展裹挟着我们一起跌荡,人们如同在荡一架固定在过山车上的秋千。
孩子越来越少,仅剩的那些孩子宁愿把钱去买烟抽也不愿买一盒擦炮,夜晚在路边不是一群放炮放烟花放理想的少年,而是一群群嘴里叼根烟没涵养没礼貌的……家长的粗暴造就了孩子的野纵……
希望过一个年,我所认识的见到的朋友,人啊,都能长大一点,善良一点,愿每个人的世界都更美好……
即便是陌生人也送你祝福,
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,
愿有情人终成眷属!
我只愿有一个书房,
一个好的好朋友,
面朝南山,
春暖花开。
2015年12月